第一次创业失败总结

169

# 失败总结
2010年底在乐山开始创业,2012年2月成立公司,至2018年创业七载,终以失败告终。
2016年融资500W,加上营收和政策补助,估计两年烧掉了900W。对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来说,是一次难得、宝贵且沉痛的经历。
失败并不是指破产,或者说不是达到一个特定条件。失败是认输,认识到自己的过错,承认自身缺点。
过去一年,可以用寝食难安形容,无时无刻不在苦恼公司方向、团队聚散等问题。现在终于能做出一个决定,让我无比释然。虽然未来可能还会更糟,但我已经向团队其他成员警示了风险。
以下为我过去两年的总结。

## 方向选择
虽然后面我总结了创业过程中公司管理 和 自身问题。但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,是创业方向选择。

### 3D打印行业现状
1.社会、资本对3D打印技术看好的,主要原因是认为3D打印可以通过分布式制造的方式颠覆传统制造。但就目前行业发展、技术发展来看几乎没有可能。
2.目前所有桌面级3D打印机,技术还是不够健全,无法让消费者做到随心所欲,对使用者要求还是较高,且看不到明确的改进方向。

### 对3D打印创业的反思
我陷入了桌面打印机的迷途,没有去探索细分行业应用。3D打印在个别领域,如医疗,仍然有极大的机会,但目前进入较晚,且现有资金无法持续。

### 对硬件创业的思考
硬件行业,离不开生产制造。生产制造除了需要制造业资源外,还需要巨大的资金。创业公司,几百万资金,想把研发、生产、销售,整个链条做完,是不现实的。
对比软件行业,支出的成本几乎都是人工成本。而硬件制造与销售,除了人工成本外,供应链、仓储、物流都会产生巨大的费用。
作为一家技术起步的公司,没有相关资源和资源管理能力,必定会付出极大的成本。
本次创业过程中,墨之坊就是因为妄图把整个链条做完,致使人力、资金分散,才导致的最终失败。

### 对创业方向选择的思考
#### 专注细分市场
创业团队还是应该专注细分市场,足够专才能生存。
这几年,创业和创投都在寻求“颠覆”,但3D打印、VR、AR、区块链、机器学习等,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只会存在于特定应用场景。
从技术企业生存发展考虑,寻求技术匹配的细分市场,及其重要。

#### 路线问题
商品销售几乎都符合两个基本逻辑:
> 1.薄利多销。大众商品采用薄利多销是个必然趋势,你不薄利,竞争对手会先薄利,最终逼迫你薄利
> 2.小众高利。小众商品或技术,销量不大,只有维持高利润才能生存和发展。
大众商品,又会出现供应链、生产、销售等问题,大众商品往往需求是明确的,所有会有很多竞争对手,对于创业公司,仅凭二三十人,几百万资金,很难解决这些问题。
所以创业,通常还是只能走小众高利路线。小众高利的市场,有一家竞争对手时,可能是拼服务,拼技术。但一旦出现了多家竞争对手后,又会陷入价格竞争。
除非有技术上的独占优势,否则妄图挑战以上客观规律都不会有好结果。
综上,创业公司,还是应该走小众高利路线,并且尽可能在竞争对手出现前,或陷入价格竞争前,发展出自身的独占优势。

## 初创企业的生存问题
1.和巨头的竞争
现今技术创业,很容易和巨头碰上。和巨头直接针锋相对,几乎不可能存活。
现在巨头都有各自的生态圈,加入生态圈,先成为附庸,其实是好的策略。
2.和小企业的竞争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,公司运作也是如此。
和同级别企业竞争,最好还是拼速度,而钱可以加快速度,所以也可以说是拼钱。
3.单点突破
在大小竞争对手夹缝中求生存,还是应该尽可能避免直接竞争,寻求单点突破,不论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模式上的突破。

## 公司管理
公司管理上犯了很多错误,错误看似不大,但日积月累也会产生深远影响。
### 不够专注
一直知道,但经常把自己陷在无尽的工作中,停下整理思路,才知道公司已经在进行这么多事情了,整个战线拉的太长,人力资金都太过分散。
### 财务问题
我知道资方知道后可能会骂死我,但我还是想老实交代,并深刻反省。
没有进行财务管理,是作为CEO最大的失职。长期陷于开发工作,不了解财务风险,不了解薪资结构。没有适时思考薪酬、资金分配、融资等问题,对公司大额款项支出也没有审批。
### 妄图快
硬件研发真是快不得,一图快,就会产生很多问题。
研发没完善,启动了生产,生产没理顺,启动了销售。导致多个环节混乱。
### 不够集权
需要听取大家的意见,但重要决策还是需要独断。
将人事、财务、研发、营销,都交予合伙人全权负责,是我对大家的信任,但也是我的失职。
很多决定对未来的预估不够充分,且没有建立审批制度,致使很多工作越来越繁杂,偏离了公司主要路线。
### 自身问题
所有问题,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。企业所有问题,归根到底都是CEO的个人问题。
#### 理想主义
没有在其他公司上过班,是我的重要缺陷。我对优秀公司的理解都存在于学生时期接触书本上,一直以来向往是Google、3M这类公司,这类公司的宣传上,通常会将其创造力的来源渲染成优秀的企业文化,和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。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对此深信不疑,并身体力行的在公司建立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。
但结果一次一次打脸,员工非但没有因为宽松自由的制度更好工作,反正养成了松散的毛病,还对公司制度提出异议,造成公司内部矛盾。
公司效率没有提高,部分人员还抱怨颇多,我自己却累死累活。这是自己太过理想主义,对人性预计不足的恶果。
反观国内如日中天的企业,基本都在实行996一类的工作制度,极大的提高了企业运转效率。虽然员工薪资较高,但紧凑的工作安排、较长的工作时间,也将人力成本压到了极低。
#### 情商过低
创业初期,我一直都是直言直语,希望大家尽快明白我的意图,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,但往往是适得其反。
后来,较为收敛,但又造成了不够果断的问题,每次决策,顾虑颇多,经常想着要对员工负责,经常考虑创始团队、员工的积极性,而不阻止大家的错误工作和尝试,或者想阻止时已发现太晚。
绮文之前有个观点,智商高的人,不需要情商也可以做成事。我部分同意,但在作为CEO,在公司管理过程中我意识到高情商也是极其重要的。
我是个智商平庸的人,在过去几年里,由于我有毅力,能坚持,因此技术能力还算一流。但作为CEO,却是不入流的。究其原因,还是情商过低。
智商高可以做技术,情商高可以做销售,智商情商都高,才能做管理。公司的人事管理、决策执行上,都需要极高的情商。
智商是先天的,情商是长期培养的。在情商提升上,我认为自己是没有救了,现有团队中也有没有智商情商兼具的人。好在团队长期合作,已经有了一定默契。未来工作中,我也会尽量找一个管理能力优秀的助手,来弥补我这个缺陷。

留下一个答复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